那些因婚致贫的年轻人
如果你问国庆长假回来有啥特别福利放送,那品尝全国各地特色美食,算是欢度国庆的最后一道环节。
果不其然,江西的腊肉,湖南的酱板鸭,云南的鲜花饼......
吃饱喝足就容易聊一些正经话题,比如:
婚姻。
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,国庆结婚年年有,就感觉今年特别多。
于是,我也搜了一下朋友圈,统计了“晒结婚证”、“秀婚纱照”的好友,一共:
18 对。
加上私发请帖的,合计 23 对。
好家伙,我一微信连 500 人都不到,合着全结婚去了。
难怪有网友调侃,国庆回家有两种人:
一种是回家结婚,另一种是没地方去的。
行,我是后者。
不过我发现大家普遍结婚都挺晚的。
这 23 对里,92 、93 和 94 年的,去了七成有余。
剩下一个 00 后,是来捣乱的。
关于怎么算晚婚,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,迟于法定婚龄三年以上结婚的是晚婚。
即:
男性 25 周岁,女性 23 周岁。
如果继续按照现行标准执行,那么很多朋友都拖后腿了。
根据《中国人口普查年鉴》的统计调查,2020 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爬升到 28.67 岁。
其中,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 29.38 岁,女性为 27.95 岁。
聊起婚姻,犹让我记得钱钟书老先生在《围城》书里说得那句脍炙人口的大实话:
婚姻是一座围城,城里的人想出去,城外的人想进来。
这句话历来被许多晚婚主义者、不婚主义者信奉为人生准则。
作为一个游走在“结与不结”的适婚好青年,我也想聊聊为啥年轻人结婚会越来越晚。
试着总结了 3 点,权当交流,欢迎斧正。
一、受教育水平的提升
远得咱不说,就聊身边人,我家堂姐便是活生生的例子。
94 年,28 岁,典型的晚婚一族。
15 年大学毕业,她并没有同绝大多数人一样,选择步入职场,而是继续留校读研。
研究生毕业后,去了一家地方科研机构搞学术。
听起来很闷很落俗是不是?
可在我看来,她活成了我羡慕不来的样子。
钱多、事少、离家近。
父母有退休金,家里两套房,乡下一套四层小楼,城里一套精装修。
按我舅妈的话来说,只要她想结婚,我们随时可以开始。
虽然人身处古板、沉闷的环境里,周围的人不是结婚了,就是在去往民政局的路上。
但堂姐的每一步,走得都很稳妥。现在又萌生出了考博的想法。
我留下不争气的泪水。
二、结婚成本逐年上升
这条拎出来讲,恍惚间不知道该说是自己的问题还是行情就是这样。
于是,我去网上找共情,看到有人问:
办一场普通婚礼要多少钱?
姑娘计划和男友攒够婚宴钱就结婚。
但大家的回答着实有些吓人。
无论是来自一二线,还是三四线,甚至是十八线城市的回答,说办一场婚礼打底 10 万,上不好封顶。
根据某结婚服务平台发布的《 2020 年中国结婚消费趋势洞察》显示:
2019 年平均中国每对新人结婚消费达 22.3 万元。
可别忘了,这是 3 年前的数据。
现如今,结个婚怎么要花这么多钱?
除了彩礼跑不掉,答案藏在人情世故里。
摆在眼前的是第一个难题便是房子。
虽不奢望大城市,可如今小县城一套房,带上装修,也得 100 万。
剩下的车子,在座的老司机,比我都专业,这笔账你们算。
酒席的账就更好算了。
其实酒席在中国人整套结婚流程中的支出占比,一直都是居高不下。
在大家都是“共同富裕”的 80 年代,办一场婚礼,酒席的支出也占了婚礼的六七成。
在上文网友们的经验里,酒席也常常是大头:
“坐标包邮区某二线城市,中档酒店,5500 一桌,50 桌,不包括酒水香烟。”
“正在筹备婚礼,老家县城 20 桌,1000 左右一桌。城里差不多 30 桌,1600 左右一桌。都不包含烟酒。”
至于想靠办酒席收份子钱赚一波,那真是图样图森破,还是太年轻。
如果恰好是在广东,劝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。
三、婚姻观念的改变
婚姻关系,本身是契约关系。
解读出来便是:
我认同,我承诺,我交付,我兑现,以及我获得。
这五点,在父辈婚姻上体现地淋漓尽致。
通过对双方家庭资源进行资产配置和重新整合,以期达到个人利益、经济效益最大化。
有点像保险里头常讲的互相投保,分摊掉彼此的人身风险。
也确实能起到 1 + 1 = 2,甚至大于 2 的效果。
可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,越来越重视婚姻的自主选择和共性质量。
不想将就,不用迁就,不再妥协,更不会被卷入所有家长里短当中。
有句话咋说来着,单身一时爽,一直单身一直爽。
而且,生活便利性也在提高。
很多人觉得一个人生活也挺舒适,对家庭的渴望和依赖也越来越小,不认可婚姻就是恋爱的唯一归宿。
从我个人圈子看过去,那些选择晚婚,甚至不婚的朋友,他们的规划统筹能力非常强。
啥意思?
还是拿我堂姐举例。
逢年过节回家,其实她也有压力。
身处大环境下,少不了流言蜚语,有时候这些话还是从亲戚嘴里有意或无意说出来的。
不限于:
“读那么多书有啥用,还不是单招子(家乡话:单身汉)”
“要求别那么高啊,差不多就行了”
更难听的话,按住不表了。
其实人家很清楚,自己要什么,不要什么,想过什么生活,不想过什么生活。
但旁人总喜欢插一嘴、伸一脚。
然后冠冕堂皇地说:
这是为你好。
这次国庆回来,堂姐说有读博念头,我第一个跳出来举双手赞同。
另一波朋友,是早早就给自己安排好了各种保险。
通过保险将潜在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,不担心生病住院,不焦虑养老问题。
这也是一条路子。
四、写在最后
这让我想起李宗盛《晚婚》歌里那句:
我从来不想独身,却有预感晚婚。
我们没想过一直独身,可知道爱情不是那么容易,只是做好了不将就的准备。
不给人生设限,才能享受好当下的旅程。
如果婚姻不能有 1+1>2 的效果,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婚姻里委曲求全呢。
晚婚又如何,不结婚又如何,过好自己的一生,比什么都重要。
人生这道选择题,不管怎么选,都会有不同风景。
共勉。
最后如果你对保险有需求的话,可以点击下方预约 1 对 1 咨询,会有专业的规划师提供收益分析、协助投保等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