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险公司经典6大套路,你踩过几个坑?
自古深情留不住,唯有套路得人心。
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,娱乐圈有,保险圈也一样有。
有些套路,是自以为很聪明;
有些套路,是自以为很高深;
还有些套路,那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接下来,专心君带大家认识一下保险行业里都有哪些套路和潜规则。
以前是保险公司拿捏我们,现在也该轮到消费者反击了!
一、套路一:营造“贵自然对的”错觉
一般来说,大保险公司产品价格比较高,而且销售员会告诉你,贵自然有贵的好处。
这句话,好像各行各业的销售人员,都喜欢讲。
上一篇,我带大家对比过线上与线下产品价格定价差异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戳这篇文章阅读:保障一样,为什么线下保险要1万,线上只要5000?
专心君并不反对说一个公司经营有道,客户体验更好,有一定的品牌溢价。
但是,有些产品比同样保障的产品,价格高一半以上,就过分了。
我们买辆奔驰,虽然贵,毕竟里子和面子,都实打实摆在那。
而保险,本质是一份合同,同样的条款情况下,不同的价格,并不能带来实质的差异。
当然,有些保险销售说,大公司的服务更好。
但是,保险是一种非常低频的消费,并不需要那么多服务。
保险销售天天找我们服务,到底能做什么呢?谈谈人生理想,还是家长里短?
我们只需要一个性价比合适的产品,在该赔付的时候赔钱就是了。
相对于保险服务,私以为专业性更重要。
如果近期有想买保险的,可以点击文末图片免费预约1V1咨询,会有专业的规划师提供产品讲解、方案规划等服务。
二、套路二:答谢会、产说会、理财会
打着“答谢”“感恩”“理财”的幌子吸引人过来听产品介绍,在现场水军(其实都是自家人)鼓舞和营造氛围下,短时间促成客户冲动消费。
这些答谢会流程也很简单,无非就是请你吃顿饭。
更过分的是,你得先买我家的保险,菜才会上桌。
不买?行,两小时之后上菜。
饭没蹭到,倒是被气饱了。
记住专心君一句话:天下没有免费午餐,包括早晚餐。
三、套路三:道德绑架
这个套路,私以为是最过分的。
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例子:
我妈的朋友(姑且算是朋友)做保险的,于是向我妈推销产品。
当场没签没给钱,不过把合同带回家,被我爸看到了,发现免责和赔偿写得模糊不清、界定不严,让我妈先别买。
但毕竟她们几十年的交情在,虽然我妈没捧她的业务,但还是觉得应该可以请吃个饭。
于是就撮合了一顿饭,大家叙叙旧。
结果,临行前她对我妈说:我现在才明白你老公对你的爱都是假的。十几万的保险,他都算得那么精。
感情在她们眼里,感情深就应该一笔签。
朋友,路走窄了啊。
四、套路四:有病治病,无病返钱
多么响亮的口号,可事实是,雷声大雨点超级小。
两全险实际上就是一个“定期寿险 + 返还保费”的二选一的一个形态。
主险两全受附加险重疾险的牵制。
返还型保险保费高、收益低,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本就不是最好选择。
如果我告诉你,单独配置定寿+终身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和以上保费差不多,你会是什么感悟?
且保额和保障时间,赔付次数都有增加!
心如刀割。
这个套路,不如改成:有钱就去治脑子。
五、套路五:制造焦虑
互联网公司内卷严重,我跟你们说,保险行业有过之无不及。
这些内容,朋友圈没少见吧。
同一个案例,就这样被不同的保险销售员“消费”。
这种拉一捧一行为,low 到爆。
我们对于保险公司、业务员故意制造的焦虑,要理性看待。
如果时间充裕,可以选择向银保监会反映。
六、套路六:炒停售
去年某保险公司有一款重疾险,借着重疾新规出台,时不时地刷爆朋友圈:限购三天、最后一天、即将停售......
结果呢,一直没停,原因居然是:卖的太好了!
那么保险停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通俗而言,就是保险公司不卖了。
而不卖,也分真假。
真停售,和开发新保险产品一样,必须向银保监会提前报备。
报备后,即使后悔了,再想卖这款产品也是不行的。
而现实中也不乏“假停售”,只是关闭了这款产品的投保入口,而未向银保监会进行停售报备。
将其称之为“下架”更为恰当。
但现实就是,下架哪有停售来得刺激。
既然聊到了停售套路,那专心君再展开说说:
保险产品为什么会停售?
一般有这四个原因:
1)经营惨淡,入不敷出
比如某些健康险,产品设计不合理,保费过低,健康告知又过于宽松,最后导致整体赔付率过高。
保险公司赔麻了,立马下架停售。
再如长期储蓄型保险,预定利率较高,结果投资收益不尽人意,产生了利差损,保险公司亏钱了,一样停售。
保监会也于 2016 年 9 月份发布了《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》,该通知中提到:
保险公司应主动对年度累计规模保费收入少于 100 万、且年度累计销售件数少于 5000 件的备案个人产品进行主动停售,产品使用未满一年的除外。
2)产品违规,监管叫停
银保监会一方面要保证保险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、偿付能力,另一方面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如果产品条款存在违规,或将导致消费者遭受风险和损失,都会被银保监会叫停。
3)产品落伍,更新迭代
随着市场变化、医疗水平进步等诸多因素,老产品落伍了,缺乏竞争力。
保险公司又懒得重新开发产品,就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改改,便称之为“升级”。
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某福,从 2013 年问世,迄今为止,大大小小的升级也有好多次。
升级后,以前的产品就停售了,这些停售的产品在其官网也都可以查询到。
4)虚假宣传、饥饿营销
这种情况也不少,无论是真停售和假停售,都有可能是保险公司在自导自演,打着即将停售的幌子,炒作产品,吸引客户购买。
说起来,保司也冤,有时候就是旗下某个员工职操不到位,想多出点单,结果就是公司被罚,人也被裁。
写在最后
在保险行业发展初期,有人一知半解地卖保险,有人稀里糊涂地买保险。
套路和被套路比比皆是。
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,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大家都“谈保险色变”,一想到保险,就觉得是骗人的。
这些年来,专心君有幸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变化。
那些误导人的套路,正被明令禁止的法律法规所整治;
那些丛生的乱象,也因为有了银保监会的严厉监管,正慢慢被规范。
行业正在回归它原有的模样,保险也越来越发挥出它该有的价值。
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,大家的投保之路,再无套路:)
共勉。
最后,如果你在买保险时遇到什么问题,或是不知道买哪个产品,可以点击下方预约1对1保险规划服务,深蓝保给你提供专业的建议。